近年來,自治區應急廳不斷強化災情管理主體責任,聚焦隊伍建設,增強極端災害情況下災情報送能力,為各級黨委政府應急救援救災決策、科學分配自然災害救災資金和物資提供了可靠依據。
完善制度機制。2021年,自治區、市、縣三級陸續出臺關于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意見,將災情管理統一納入各級應急委統籌推進;自治區減災委、應急廳多次召開縣級人民政府分管領導參加的災情調度會,強調報災注意事項,逐級夯實責任鏈條。2022年,全區市、縣報災率為100%,災情初報、續報、核報累計4674條(次),涉及災情指標8.4萬余項,報災量比“十三五”均值增長123%。
加強隊伍建設。自治區應急廳夯實“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目前我區核定行政村以上災害信息員3萬余人,每年培訓輪訓基層災害信息員師資骨干1400余人次。自治區應急廳累計投入2500萬元,為全區1118個鄉鎮配發了衛星電話,為全區鄉鎮以上災害信息員配發了個人應急防護裝備;聯合自治區民政廳、財政廳出臺加強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的通知,為各地將災害信息員保障性經費列入年度預算提供了政策保障。在發生自然災害時,我區基層災害信息員及時報送和協助處置災情,先進事跡被應急管理部點名表揚。
強化災情報送能力。建立基準數據庫,夯實災情統計基礎。指導各地在備汛階段即建立不同行業領域的基準數據庫,為災損核定、上報直接經濟損失臺賬提供了依據。健全聯動機制,強化災情靶向調度。建立災情管理與氣象預警聯動機制、災情報送與防汛應急響應聯動機制和災情管理“零報告”機制。強化資源整合,全方位獲取災情信息。通過全區15支“應急雄鷹行動隊”,第一時間傳回現場災情圖片和視頻;將災害民生綜合保險理賠情況與災情信息進行比對,倒逼災情報送的精準度;在洪澇災害多發易發地區,整合“天網工程”“雪亮工程”等資源,將災情調度系統聯通到鄉鎮、行政村一線,提升災情報送的及時性、準確性、規范性。
提高災情報送質量。抓源頭,強化災情報送質量。指導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災情報送制度,由縣減災辦牽頭組織相關涉災部門對災害損失進行會商,并派出工作組查災核災,確保災情數據準確。抓會商,確保形成工作合力。自治區減災辦每月初組織相關成員單位開展上月災情總結核對與當月災害風險形勢會商研判;明確相關部門在因災死亡失蹤人員認定上的職責分工,規范了災情統計口徑。抓評估,做細做實考核管理。制定設區市自然災害災情報送評估方案,從多個維度對災情信息進行評估,災情報送質量明顯好轉。
|